Blogtrottr
中時電子報-新聞排行榜
中時電子報「點閱最熱」以當日新聞為統計基礎,以當日新聞為統計基礎,由系統統計當日網友點閱網頁累計次數之排行結果,隔日自動歸零重新計算。
我見我思-江宜樺可怕在哪
Feb 15th 2013, 21:31

     江宜樺即將成為近五十年來最年輕的閣揆,特別的是,藍營內部對江宜樺組閣,相對低調,反而是綠營出身的知識菁英,對江宜樺高度肯定,某種程度可說是又敬又畏。

     江宜樺才剛上台,就已背負總統馬英九的陰影,已有不少人稱江為「小馬英九」,就外在的形象而言,也許如此,但就經歷和內涵而言,兩人的差距其實不小。

     最大的差距可能來自時代的因素,關鍵不在江宜樺的年輕(歐巴馬、柯林頓上台時都更年輕),而是,江的養成過程,主要是來自解嚴前的「前夜」世代,他曾見證學運、社運的勃發,在台灣民主化歷程中,他和社會運動者可以運用如「自由、民主、正義」同樣的語言及概念;甚至,即使到了這個聞保守主義色變、人人都戴著自由主義者面具的年代,江宜樺可能還是台灣少數真正反省、思考自由主義的知識分子。

     如果說,民進黨曾經是沒有黨名的黨,現在的國民黨可能是「不知內容為何的政黨」,換句話說,就是不知為何而戰、跟著民粹浪潮逐波漂流,如果江宜樺能為國民黨注入實質的內容,至少讓國民黨認識自己的本質,對民進黨當然是一大威脅,難怪綠營菁英要戒慎以對。

     當然,要改變政黨是極端困難的,李登輝能分裂國民黨,但還是無法改變它;蔡英文想要轉化民進黨,但在妥協的過程中,最後卻和民進黨密不可分,馬英九則是改變國民黨不成,最後幾乎要痛失影響力。所以,江宜樺這個原先國民黨的局外人,又能影響國民黨多少?

     不過,最大的考驗,還在於江宜樺的自由主義,能否在台灣政壇落實實踐,他曾在《自由民主的理路》一書中自陳,「我在立志成為一個自由主義者十年以後,發現自己已不可能只是一個自由主義者,我寧可跟朋友說我是一個亞里斯多德主義者,或是一個擺脫不了儒家思想的現代知識分子。」

     因為,他自承就和哲學家漢娜鄂蘭一樣,他們都反對獨善其身的個人主義、都肯定政治行動與公共空間的重要性,順著鄂蘭打開的窗戶看出去,是一個比自由主義豐富有趣的西方世界。

     鄂蘭是有遠見的,早在五十年前,她就以行動作為政治理論的核心,她也許不喜歡預言,但從「占領華爾街」、到台灣的反核四運動,當前這樣的行動可說是方興未艾;事實上,之前民進黨黨主席蘇貞昌想要將核四公投綁大選的提議,意外的遭到強烈反彈,正點出鄂蘭形容的行動自發性及無法預期,因此更充滿了開創新局的可能。

     看來,江宜樺如果能在閣揆任內實踐鄂蘭的哲學,這將會是實踐與理論對話的絕佳範例,但這也將是最困難的挑戰,只怕比實踐自由主義還要困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Eyes Like Blank Discs - The Guardian's Steven Poole On George Orwell's 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優惠情報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